设为首页 | 加为收藏 | 微信公众号
所在位置:首页 > 洮北区 > 专项治理

摸清底数靶向监督 以建章立制促长效长治 织紧织密“三资”监督网

发布时间:2024-12-06 来源:白城市纪委监委网站

“我们村部分集体土地管理比较粗放,土地承包费用较低、村集体经济来源比较单一。通过这次‘册外地’清收,为我们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。”东胜乡三胜村党支部书记张茂森说。  

今年以来,洮北区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中薄弱环节和易发问题,统筹整合监督力量,推动完善监管机制,强化监督执纪问责,严肃查处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切实维护群众利益。

“一体化”贯通融合  协同联动推进监督

洮北区纪委监委坚持协同联动,会同区农业部门组成调研组,深入全区12个乡镇,对全区村级“三资”管理情况进行调研,与各乡镇主要领导、分管领导、负责农经工作人员等开展座谈,全面摸清底数,认真梳理、综合研判“三资”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,深刻剖析问题成因,第一时间锁定“病灶”,为清除“病根”、靶向“治疗”积累“第一手”资料。

同时探索“三资”领域 “审纪”协作监督,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业务职能和专业优势,深化运用审计监督成果,形成“1+1>2”的效果。针对各村“三资”案件中的普遍性、典型性、倾向性问题,围绕财务收支、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、财经法纪执行情况、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使用等问题,协同审计部门对5个乡镇32个村级单位开展常规审计,及时整治超千元资金未转账、会计资料不完整、跨年入账等问题,持续抓好问题整改。

“一盘棋”统筹推进 凝聚合力健全机制  

“农村集体‘三资’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,导致个别村干部违规决策、擅自处置,违规出让甚至侵占农村集体资源等问题时有发生。”洮北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。

针对发现的问题和管理薄弱环节,适时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的通知》,建立村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、村集体资产资源平台发包、财务事项公开等三项制度。同时,推动区政府修订完善《洮北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印发《洮北区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试点工作方案》、《洮北区关于开展农村经济组织政经分离试点的指导意见》,依法有效开展村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“政经分开”管理,科学规范、运行有效的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,推动“三资”管理更加规范化、透明化,实现“惩、治、防”一体推进。

“一把尺”亮底执纪  纵深整治提升实效

洮北区纪委监委以“册外地”清查管理工作为切入点,强力开展监督检查,加大查处力度,发现违规低价承包或无偿占用,承包费未纳入村集体收入,农村集体资源发包程序不规范等侵害村集体和农民利益问题线索8件12人,其中,立案审查调查7件11人、初核了结1件、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、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人。通过强化案件查办,推动“册外地”清查工作取得了进一步成效,2024年,洮北区清查册外地面积39.9万亩,收费面积25.8万亩,收取承包费3027万元,成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。

针对“册外地”清查发现的问题,区纪委监委结合信访举报、日常监督、巡视巡察等情况,组织各纪检监察室,紧盯148个行政村虚列开支、套取私吞、截留挪用等突出问题,采取领导包案、挂牌督办等方式,发现“三资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65件,立案审查调查59件92人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9人,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5人,采取留置措施1人,切实增强整治的精准性和实效性,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,使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

下一步,“我们将紧盯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,持续深化农村集体‘三资’管理突出问题整改整治,推动监督下沉落地,坚决惩治群众身边‘蝇贪蚁腐’,织密制度之网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”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