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为收藏 | 微信公众号

欲问秋果何所累

发布时间:2022-05-17 来源:通榆县纪委监委网站

        放眼什花道乡光辉村的田间地头、村屯巷道、农家小院,随处可见郝栋穿梭忙碌的身影:入农户、运垃圾、清沟渠、拆危房、送物资、强党建、谋项目……5年来,他怀揣必胜信念,与村两委并肩作战,经过不懈努力,光辉村发生喜人变化:村集体收入由7.5万元增加到15万元,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826元增加到5963元,贫困发生率由18.3%降至0.11%

这串振奋人心的数字,是郝栋5年来呕心沥血的成果,它像黑暗中的灯塔,激励着光辉村的村民向着全面小康阔步前行。

强基固本,筑牢战斗堡垒

“在机关和基层开展工作是大不相同的,老百姓是否认可政府,主要看身边的党员做得好不好。”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郝栋,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走访,总结出了上述经验,于是,筑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想法便被他提上日程。

正所谓“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”,若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那么首当其冲就是强化思想教育。为此,郝栋结合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狠抓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定期给村两委成员讲党课,以此强化村干部的宗旨意识。同时,深入开展“一诺三联四帮”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,以富带贫、以强带弱、互帮互助,充分调动村干部和党员的积极性,让他们在脱贫工作中各显其能、各尽其责。此外,面对涉及村集体的重大事项,“一言堂”被“四议两公开”取代,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氛围赢得村民一致好评,进一步提升了村两委的公信力。

随着基层党组织建设日益完善,光辉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工作起来更有精气神了,他们递交了一份百姓交口称赞的成绩单:协调120万元专项资金打了25眼抗旱井;协调148万元专项资金,对全村自来水井、设备和管道重新改造,安全用水达到百分百;协调29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村部建设,建设2处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,1个文化活动室,并申报省级贫困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,该项目配备了价值3万元的电脑、投影仪、音响等文化设备;协调2万元项目资金,实施“广播村村响”工程,实现“村部广播,全村皆闻”。

谋划项目,寻求“造血”途径

“产业扶贫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办法,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、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……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,为使贫困群众拥有自己的“摇钱树”,郝栋每年都认真研究县里的扶贫项目,积极入户走访宣传,为贫困户们寻找适合自己的脱贫良方。

“咱们村实行小尾寒羊和大鹅的养殖项目,按照大家的意愿,实行自建经营、托管经营和“合作社+贫困户”三种模式,有劳动能力的和子女在身边的实施自养或者儿女代养,没有劳动力的或儿女不在身边的,由合作社饲养,实行效益分红,这样就能保证贫困户效益最大化……”郝栋耐心地为大家介绍养殖项目的利弊,最终,大家都点了头……

2016年,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,光辉村投入21.12万元扶贫资金实施小尾寒羊养殖项目,覆盖96户贫困户,户均增收1500元;投入19.67万元扶贫资金购买绿豆种子等农用物资,覆盖98户贫困户,户均增收700元。

2017年,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,光辉村利用14.5万元扶贫资金,购买196只基础母羊,覆盖了28户二三星贫困户,户均增收1200元,产业项目效益进一步提高;坚持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相结合,实施了26公顷的绿豆和谷子种植项目,覆盖了69户贫困户,户均增收200元;在庭院经济方面,利用15.36万元专项扶贫资金,实施了肉鹅养殖项目,帮助96户贫困户每户购买鹅雏100只,户均养鹅纯收入1000元。

2018年以来,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,积极推进光伏扶贫项目,实现了101户贫困人口全覆盖,年户均增收900元。

2019年以来,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光辉村实际,针对两个居住人口少、自然条件恶劣的屯,实施易地搬迁政策,两个屯共有60户农户参与搬迁,其中贫困户22户,搬迁户的土地以2倍市场价格集中流转给当地龙头企业,年人均增收3500元,脱贫成果更加稳定;积极推进“雨露计划”,光辉村有2名大专学生符合条件,享受1.2万元的“雨露计划”资金帮扶。

真情奉献,赢得群众口碑

“郝书记是真好啊,老为我们着想,比自己的娃儿都要亲!”李万友摸着自己摔断的腿感动地说:“我摔断腿的时候,孩子们都不在家,也去不了医院,只能在家养着。郝书记知道后,和村里的陈书记一起把我送到医院治疗的,后来郝书记还自费给我买了轮椅,组织村里这些干部轮流来照顾我……”

农户张春杰也是郝栋格外关心的一家。原来张春杰的丈夫在2019年患了癌症,为其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,生活捉襟见肘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郝栋先是自掏腰包为张春杰购买了米面油蛋等生活物资,又积极帮助申请低保,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。今年4月,又在清波家庭农场为她协调了蔬菜大棚日常管护的工作, 进一步稳定其收入。

同样受到郝栋关爱的还有80多岁的空巢老人牛贵夫妇。只要没事,郝栋一定会去老人家,帮着做家务、收拾院落,陪老人聊聊天解解闷。付出终会有回报,真情必然换真心,当老两口得知郝栋升级做了爸爸,非要把自己舍不得吃攒下的50个鸡蛋送给他。见郝栋几番推辞,老两口直接追到了村部,“耍赖”道:“你要是不收我就不走了!”这份沉甸甸的心意郝栋一直未敢忘怀。

此外,自2016年来,郝栋先后帮助百姓买药13次、就医3次、协调坐便椅和轮椅4台。协调中日联医院、县医院、中医院派专家组到光辉村义诊,服务800余人,累计发放价值3.3万元的药品,为解决农村人口“看病难”“看病贵”的问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无愧人民,舍小家为大家

在百姓心中,郝栋是称职的第一书记;在组织眼里,郝栋是合格的党员干部。可是,在父亲眼里,他是个不孝顺的儿子;在妻子眼里,他是个不合格的丈夫;在孩子眼里,他是个不称职的爸爸。

2017年7月,远在长岭的父亲不慎从梯子上摔下来,肋骨骨折,需住院疗养。得知消息的郝栋,匆匆来到医院看望一眼就立即返回脱贫一线开展工作,未能在床前侍奉父亲,尽一个儿子的孝道。

2016年2月,尚未度过新婚蜜月期的郝栋被组织任命为光辉村第一书记,由此拉开了5天4夜的驻村帮扶帷幕。若赶上扶贫任务紧急繁忙,半个月不回家也是家常便饭,与妻子见面的机会当真是少之又少,连妻子奶奶去世他都没回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,自然也没时间安慰刚刚生产后的妻子。

“两个孩子出生,我只是当天去看看就回到工作岗位了,我回家次数少,孩子见我都躲。这些年,挺对不起我媳妇的,她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不在。可是没办法,我首先是党和人民的干部,其次才是她的丈夫,以后日子还长,慢慢补偿吧。”郝栋含着泪,几次哽咽。

2018年7月,郝栋因劳累过度,晕倒在工作岗位上。幸亏同事及时发现将他送去医院抢救,否则后果难以想象。可即便如此,他也只是休息了一天,就继续扎进扶贫事业中。当别人嘲笑他“傻”的时候,他都会目光坚定地说:“作为党员,必须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放在第一位,当小家遇到大家、小爱遇到大爱时,就要有所取舍。”

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,郝栋果不其然又是即刻返岗,参与指导村级开展联防联控工作。接到乡党委倡议党员自愿捐款通知后,他组织全村党员和非党干部积极踊跃捐款4600元。复工复产通知下发后,他鼓励村内劳动力继续外出务工,3月以来,全村域外务工达到20人,增设村级公益岗位15个,贫困人口经济收入有效保障。

欲问秋果何所累,真抓实干得民心。郝栋先后被通榆县委县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优秀第一书记标兵称号,他在光辉村务实的工作,就像春风、细雨滋润庄稼生长一样,经过5年多的努力,光辉村展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,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。(郭晓伟)